隧道滲漏水是全世界的隧道最多見的危害之一,隧道滲漏水會威脅到隧道是否穩定,洞內設施是否安全、外界行車的安全以及隧道周圍的水環境,所以,滲漏水能得到及時的處理是保證隧道安全使用和路線運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造成隧道滲漏水的原因:
1、地下水是有固定的水流流線的,地下水由高水壓流向低水壓,但隧道工程的開挖致使低水壓區出現了臨空面,圍巖的力學特性以及地下水的水流路線發生了改變,這樣一來周圍的地下水只能是流向隧道內,襯砌和底部滲漏水因此構成了嚴重的誘因。
2、隧道的防排水設計體系不完善,隧道中的一些泥、砂、灰漿或者是漿液,一些排水管道設計的不夠寬和深的話很容易被堵死導致沒法正常的排水;混凝土的施工接縫、結構連接、混凝土缺陷部位的防水設計、材料、施工工藝及質量的檢驗不嚴格等都是造成易發生滲漏的原因。
3、年久的隧道內部材料在侵蝕介質下強度會大幅度的降低,襯砌的厚度也會因此變薄,這樣一來滲漏水就會一天比一天嚴重;氣溫低的地區,滲漏水會使墻面結冰,不斷凍融又會造成襯砌裂縫的加大,使滲漏更加嚴重。
二、處理方法:
隧道滲漏水的處理方法應根據滲漏水的原因、滲漏水的大小、水量、位置和對整個結構的影響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1、直接封堵的施工工藝:
(1)查找漏水點(裂隙):對整個隧道襯砌進行漏水點(裂隙)查找,為下一道工序作好準備。
(2)鑿槽:沿滲漏點或施工縫騎縫鑿”V”槽。
(3)封堵:在嚴格清洗槽內混凝土表面基礎上,然后用凱利特堵漏寶封堵, 厚度約為 5cm。
(4)表面加固:用水泥沙漿將槽壓實抹平,加強表面防滲能力。
養護:按照所用材料性能的要求養護,確保不發生裂縫。
2、對一些孤立的滲漏水點、不便引水的滲漏裂縫或需要補強加固的裂縫,采用化學灌漿的施工方法。具體施工工藝如下:
(1)根據隧道裂縫鑿 6cm 寬、4cm 深的槽,清理表面污物。
(2)做灌漿空腔和埋設注漿管,外面用速性材料進行封縫,注漿管埋設的間距根據裂縫粗細和深淺而定,在埋設注漿管頭上做一些技術處理,防止灌漿時產生漏漿現象。
(3)檢查止封效果,對漏氣處重新封閉。
(4)化學注漿液的配制:根據當地、當時的氣溫、濕度等條件,合理配制灌漿液。
(5)灌漿:灌漿順序一般由下而上,由深而淺。當相鄰注漿針頭出現漿液后, 暫停壓漿;將灌漿管移至相鄰注漿針頭繼續灌漿。直至達到灌漿結束標準。
(6)待漿液凝固后鑿去注漿管,表面用水泥沙漿或抗滲寶將其壓實抹平。
3、隧道襯砌面型滲漏水處理
無明顯滲水點,表現為大面積浸潤或水珠懸掛,采取表面涂抹 SN-915 防水護面劑的方法,具體做法為:
(1)表面處理:把面滲區域及其外圍 20cm 處用鑿子鑿除 2-3cm,該深度不包括襯砌外沙漿抹面厚度,鑿除的表面不要求平整光滑,以增加堵漏材料和舊混凝土的黏結力。
(2)涂抹,清洗襯砌表面,去除浮面雜質,然后用 SN-915 防水護面劑均勻涂抹兩到三遍。
(3)刷水泥沙漿:外面用水泥沙漿抹平。
(4)養護:三天時間內,定期噴灑霧化水進行養護。



